摘 要
报告显示,中国人寿上半年实现总保费5250.88亿元,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同比增长7.3%。在业务结构转型上,浮动收益型业务在首年期交保费中的占比较上年同期提升超45个百分点,业务结构转型实现突破
文|丁艳 杨芮
编辑|袁满
8月27日傍晚,国内最大寿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人寿”,601628.SH,2628.HK)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下称“报告”)。
报告显示,中国人寿上半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9.31亿元,同比增长6.9%;实现总保费5250.88亿元,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同比增长7.3%;新业务价值较2024年同期重述结果同比提升20.3%,达285.46亿元。
截至6月末,中国人寿的投资资产达71271.53亿元,较2024年底增长7.8%。2025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净投资收益960.67亿元,净投资收益率为2.78%;实现总投资收益1275.06亿元,总投资收益率为3.29%。
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国人寿迎难而上,保持战略定力,大力推动变革转型,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这份成绩单‘含金量’很高。”中国人寿董事长蔡希良8月28日在公司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如是评价公司上半年业绩。
蔡希良表示,上半年业绩体现了“三个主动”的成效:一是战略主动;二是转型主动;三是发展主动。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力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这将继续为金融保险业长期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他表示,对于中国人寿来说,要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将公司经营与服务大局、满足客户需要紧密结合,充分挖掘养老、健康、财富管理三大领域潜在增长点,优化产品服务供给,丰富保险应用的场景。二是坚持长周期、跨周期经营,既关注保费规模的合理增长,更着眼价值的长期稳定,进而保证公司长期健康发展。三是把握集约型内涵式发展的根本要求,在推进降本增效、营销体系改革、康养生态建设、科技赋能等方面下更大的力气,进一步夯实公司核心竞争力。
浮动收益型业务大幅提升
报告显示,中国人寿实现总保费5250.88亿元,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同比增长7.3%。
在保费结构中,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寿首年期交保费达812.49亿元,稳居行业榜首;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达303.05亿元,占首年期交保费比重为37.30%,其中,个险渠道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占个险渠道首年期交保费比重超45%。
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寿的人寿保险、年金保险、健康保险新单保费比重分别为30.32%、32.01%、33.42%。在业务结构转型上,浮动收益型业务在首年期交保费中的占比较上年同期提升超45个百分点,业务结构转型实现突破。
分渠道而言,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寿的个险渠道总保费为4004.48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续期保费为3265.63亿元,同比增长10.4%。首年期交保费为640.85亿元,其中,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为302.80亿元,占首年期交保费比重超45%;分红险占个险渠道首年期交保费比重超50%,成为新单保费的重要支撑。个险渠道上半年新业务价值达243.37亿元,同比提升9.5%。
在银保渠道,中国人寿上半年总保费达724.44亿元,同比增长45.7%;新单保费达358.73亿元,同比增长111.1%;首年期交保费达170.32亿元,同比增长34.4%;续期保费达365.71亿元,同比增长11.7%,占渠道总保费的比重为50.48%。银保渠道客户经理为1.8万人,人均产能同比大幅提升51.8%。
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
针对应对“利差损”,中国人寿总裁助理兼总精算师侯晋表示,今年上半年通过努力,公司已经把新单业务的资产负债有效久期缺口缩短到1.5年,这对于中国人寿应对利率风险管理打下很好的基础。同时积极增强公司成本收益匹配的成效,负债保证成本在2025年上半年较去年同期显著下降了59个基点,也对中国人寿管理未来的利差损风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结合公司强有力的资产负债统筹管理的成效,未来我们有信心去管理好利率和利差损风险。”侯晋如是说。
值得关注的是,在7月25日保险行业协会公布最新预定利率研究值后,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人寿随即皆发布公告称,公司决定调整新备案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最高值,其中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为2.0%、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为1.75%、万能型保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最高值为1.0%。
中国人寿总裁利明光表示,针对本次预定利率下调,公司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新产品储备、销售管理、人员培训、系统建设、政策宣传等,预计整体影响较为有限。他表示,坚定看好中国寿险业未来的发展,公司经营态势稳中向好,业务进度符合预期,本年度将实现价值较快增长。
利明光认为,虽然中国保险行业的发展潜力巨大,但是将潜在市场转变为现实需求,也需要保险公司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变革转型,有效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客户需求的多样化。
聚焦新质生产力和高股息股票
从投资角度来看,截至6月末,中国人寿的投资资产达71271.53亿元,较2024年底增长7.8%。2025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净投资收益960.67亿元,净投资收益率为2.78%;实现总投资收益1275.06亿元,总投资收益率为3.29%。
中国人寿在半年报中介绍称,该公司稳步推进中长期资金入市,公开市场权益规模较年初增加超1500亿元,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累计出资350亿元,以实际行动支持资本市场发展。此外,还积极参与黄金等创新品种投资,拓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增强投资组合多样性。
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
在资本市场预判方面,中国人寿副总裁、首席投资官、董事会秘书刘晖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债券市场利率维持低位波动,A股市场估值总体合理,市场底部相对夯实,积极因素累计增多,对下半年的A股市场仍保持乐观,将持续关注市场上涨板块中的板块轮动,如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新消费等方向的投资机会。
在这一市场判断基础上,刘晖表示,公司下半年的配置思路将采取“配置资产坐稳,弹性资产做优”的思路。具体而言,在构成方面将保持中性灵活的配置策略,保持资产负债久期缺口在较低水平。“目前权益投资的比例符合公司资产配置的中枢,公司将积极落实中长期资金入市的要求,持续优化权益配置的结构,重点关注新质生产力和优质高股息股票的配置,不断提升权益配置的稳健性和长期回报的潜力。”
另外,刘晖提及,今年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额度在陆续发放,随着上半年港股估值持续修复,港股市场是中国人寿QDII额度在权益投资配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元信用下降、全球资金再平衡的背景下,我们认为港股新经济、高股息的优质资产具备配置价值。上半年公司在港股市场的配置取得了非常好的收益,下半年将继续关注港股市场,持续开展操作。”
星展银行近期发表研究报告表示,其认为股市表现改善及新业务价值强劲增长,值得推动中国人寿进行进一步的重新评级,投资者对其负利差风险的担忧亦应该有所缓解。星展将中国人寿H股目标价由18港元上调至20港元,重申“买入”评级。
据星展银行预计,中国人寿2024至2026财年的新业务价值按年增长将分别为16%、11%及10%,并预计相关改善将更具结构性,主要由于退休保险产品需求持续、财务成本下降推动VNB利润率改善、佣金费用扭转均会持续,料国寿将于2024至2026财年间实现高至低双位数的VNB增长。考虑到A股市场重估带动投资收益改善,星展将国寿2024及2025财年的盈利预测,分别上调32%及5%。
(作者丁艳为《财经》研究员;杨芮为《财经》记者)
题图来源 | 视觉中国
版面编辑 | 秦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