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超购陷阱?大行科工以6688倍登顶港股“超购王” 但历史案例警示波动风险

  每经记者|曾子建    每经编辑|袁东    

  港股IPO新的“超购王”正式诞生。即将于下周二(9月9日)挂牌上市的大行科工,以6688倍超额认购,成为新的“超购王”,中信建投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

  大行科工(02543.HK)招股已于 9 月 4 日中午正式截止,综合辉立证券、耀才证券、富途证券等多家券商披露的孖展数据显示,其孖展认购总额约 2621.94 亿港元,超额认购倍数高达 6688倍。这一数据不仅大幅超越今年 1 月上市的布鲁可(6000倍),更打破了 2018 年 4 月毛记葵涌(01716.HK)创下的 6289 倍超额认购纪录,成为港股 IPO 史上新的“超购王”。

  大行科工是中国内地最大的折叠自行车企业,由美籍华人韩德玮博士于1982年创立。公司总部位于深圳,产品线覆盖折叠车、公路车、山地车、电助力车等,截至 2025 年 4 月共推出70余款车型,覆盖多元使用场景,其中折叠车是绝对主力。

  行业地位方面,2024年公司以 26.3% 的零售量份额和 36.5% 的零售额份额稳居中国折叠自行车市场第一,全球市场零售量份额达 6.2%,位列全球首位;技术储备上,截至 2025年4月30日,持有中国内地专利113项、海外专利22项。

  财务数据表现亮眼:2022~2024年营收从 2.54亿元增长至4.51亿元,两年复合增长率 33.1%;2025 年前4个月营收1.85亿元,同比增幅进一步扩大至46.8%。营收增长主要依赖销量提升,2022年销量 14.9 万辆,2024 年增至23.0万辆。

  大行科工此次 IPO 发售价定为每股 49.5 港元,发行后总市值15.68亿港元,计划募资 3.92亿港元。

  多家券商分析指出,公司成为 “超购王” 的核心原因在于“细分龙头地位+高增长业绩+合理估值” 的三重支撑。此外,公司引入了安联环球投资亚太、大湾区基金管理、嘉实国际、维科香港四大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金额约1276万美元,占此次募资总额的25%左右,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对其投资价值的认可。

  近年来港股IPO市场中,超额认购倍数突破5000倍的新股共有7只,除此次的大行科工外,还包括毛记葵涌(6289倍)、草姬集团(6084倍)、布鲁可(6000倍)、晶科电子(5678倍)、银诺医药(5342倍)、蜜雪集团(5258倍)。

  从上市后的市场表现来看,这类 “超购王” 呈现出一些明显的特征。

  毛记葵涌(2018 年上市)上市即巅峰,如今已沦为“仙股”。2018年3月,毛记葵涌上市首日股价最高暴涨超20倍,最高报11.62港元。但随后快速回落,截至2025年9月5日,毛记葵涌股价仅约0.5港元,总市值约1.4亿港元。

  2024年底上市的草姬集团(02593.HK),命运和毛记葵涌比较类似。上市首日最高报4.9港元,但不久之后跌破3.75港元的发行价,当前股价约1.4港元,总市值约1.87亿港元。

  此外,布鲁可(00325.HK)是今年1月才上市的次新股,公司是中国拼搭角色玩具市场的龙头企业,上市即受到投资者追捧,并且超额认购达6000倍。布鲁可上市首日表现稳健,当天涨幅约40%。到今年6月,在泡泡玛特等潮玩概念股持续走强的带动下,新消费行情升温,布鲁可最高涨到198港元。但下半年以来,布鲁可持续回落,当下股价较历史高点回落约50%。

  从历史数据来看,“高超额认购” 更多反映的是市场对新股的短期投机热情,而非长期投资价值。这类新股往往因发行规模小、流通盘有限,容易被投资者超额认购,但随着市场热度退去,股价最终会回归基本面。

  对此,业内分析人士提醒,投资者需警惕 “超购倍数” 陷阱:一方面,关注公司所处行业的景气度、核心竞争力及业绩可持续性,而非单纯追逐短期热度;另一方面,港股市场波动较大,“超购王” 上市后普遍存在股价剧烈波动风险,需理性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避免盲目跟风。

阅读全文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