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资市会
14年前美团正是靠“过期退款”大胜团购战。如今这次危机直接动摇甚至颠覆了用户对“过期自动退”承诺的信任。
“2014年至2019年囤的团购券,最近才发现一直没有自动退款。”
这几天,大量网友反映自己在美团囤积的团购券没有按约定自动退款,部分订单状态显示“退款成功”或“美团审核中”,但实际款项未进入支付账户。
消息迅速登上热搜,把消费者吓得够呛。在社交平台上,随处可见网友“退款找不到”的声音,美团退款风波迅速演变成了一场大型“罗生门”。
“这个真的太难查了!需要一笔笔对账,毕竟买的小东西真的太多了,平时也爱用美团点外卖,谁能想到这么大的平台还有这种情况呢?以后注意退款。”有网友“吐槽”。
美团退款到底需要多久?美团客服人员表示,退款具体时间取决于支付方式,一般1至3个工作日到账。如果订单退款了,但是一直没有到账,可能是银行或者支付方处理延迟,可以联系帮忙核实退款进度。出现多年未退款的情况“比较少见”。
早在2019年8月,就有网友称:“3年了,退款还没到账”,并讽刺道“为美团效率点个赞”。
“好像发生了一场电子地震,以后都不会再囤券了。”
这直接动摇甚至颠覆了用户对“过期自动退”承诺的信任。
本来,囤团购券是为了省钱;如果没用,到期自动退款或者申请退款。囤团购券消费能成立的核心,就在于消费者坚信团购券能“随时退、到期退、自动退”。
要知道,美团早前就是靠“过期退款”发家的。
2010年3月,创立校内网(人人网)、饭否网告败后,王兴再次创业,成立美团网。
美团在商家拿到三折、两折,甚至低于一折的优惠,消费者到美团网购买,美团网返美团券给消费者,消费者消费后,商家拿着美团券到美团网结账。
美团上线推出的第一个产品是梵雅葡萄酒品尝套餐,借鉴Groupon模式切入团购市场。当年3月4日,这个套餐吸引了79人购买,销售额接近4000元。
竞争随之而来。3月14日,窝窝团上线,3月15日,F团上线;3月16日,拉手网上线……2011年1月,市场上共有团购网站1728家。
2011年3月,美团率先推出“过期退款”政策。“不用自动退”成了众多用户选择美团的重要理由。
据此,美团从“千团大战”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老大。
2011年,美团获得阿里巴巴5000万美元融资,市场份额居团购行业第一,获评“中国最具价值团购网站”。到2013年,其已经占据了50%的市场份额。
此后,美团推出餐饮外卖服务,并逐步扩展至酒店预订、电影票线上销售等业务。如今,美团业务覆盖餐饮、外卖、生鲜零售、打车、共享单车、酒店旅游、电影、休闲娱乐等200多个品类,服务全国2800个县区市。
王兴的目标是,美团有机会成为与阿里巴巴、腾讯一个量级的公司。
2018年,美团到港交所上市,截至2025年8月26日其市值约7500亿港元。目前,腾讯市值约5.64万亿港元,阿里巴巴市值2.37万亿港元。
若“过期退款”的信任根基没了,美团也将失去其赖以为生的C端用户。
对此,美团并非不知道。
美团的反应速度不算慢。8月24日晚,面对消费者“超账单”热潮,美团呼吁大家“理性”。
“抱歉因为产品功能信息展示不完善、不及时,导致大家产生了误解。”美团称,紧急成立了专项客服团队,从我们梳理的订单数据看,每一笔退款数据都可追溯,用户均可查询退款资金去向。
针对极少部分订单显示“退款失败”,美团解释:这主要是原支付渠道出现问题,公司已提供兜底方案。
有消费者认为,美团应重视技术漏洞与历史遗留问题。据悉,美团早期业务快速扩张时,退款系统依赖第三方支付接口,缺乏对支付账户状态的实时监测。
比如,用户银行卡注销,退款失败后平台未主动通知,导致资金长期滞留。
此外,一些网友发现退款未原路返回,而是进入美团钱包,需绑定银行卡提现或消费。
有消费者质疑,这是变相强迫使用美团服务。而客服解释称“部分退款或保险理赔可能退至钱包””,但未提供明确规则说明。
回看整个过程,真正让事件升温的,是美团客服此前的回应。有报道称,当时客服说的是,“如果是我们的问题,我们会帮用户处理;如果不是我们的问题,我们建议用户去联系微信或者是银行那边。”
这个解决方案被认为是甩锅给“第三方支付渠道”,导致用户恐慌性地查询过往订单,并形成社交媒体传播。
因此,不管对消费者和还是监管层,美团都应该给出一个更详细、更全面、更真诚的交待。
不容忽视的是,消费者排查后发现,“自动退款不自动”并非个例:有的平台虽承诺“过期退”,却需要用户手动申请;有的平台坚持“原路退回”,但用户支付账户变更时却缺乏备用机制。
一场由美团掀起,波及淘宝、京东、大麦等多个平台的全民查账行动正式拉开了帷幕。
比如,音乐剧《猫》原计划在2019年上演,因疫情原因取消。有消费者当时花680元买了票,直到5年后才收到了大麦的退款消息。
另外,在抖音等平台,有网友发现3年前买的DQ冰淇淋团购券还在退款中,一问缘由才知道:商家无法确定该券是否在小程序核销过。
有分析指出,平台作为交易的参与方、规则的制定者和资金的归集方,有责任确保资金链路的完整与透明,应主动排查漏洞,对消费者负责。
相关监管也应加强。正在征求意见的《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规则》虽然规范了自动续期、自动扣款等行为,但对“自动退款”缺乏明确规制。
对这场信任危机和舆论争议,美团需要拿出更大的诚心、决心去解决。
8月27日,美团将披露其2025年第二季度财务业绩报告。对于“过期不退款”的账务,美团在财务上又是如何处理的?